最近,德国卢森堡基金会在网上发表了《汽车的未来要看中国》这篇文章。 据报道,赫伯特迪斯卸任德国大众集团管理委员会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是因为他没能在中国业务上取得成功,但问题还在更深的地方。
首先,电池电动汽车领域的德国制造商无法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其次,他们目前在电池技术和软件方面没有竞争力,依赖于中国制造商与数字集团的合作。 除此之外,亚洲制造商,特别是来自中国的初创企业,很快就会进入德国市场,在国内市场上冲击老牌制造商。
中国市场对德国制造商来说很重要
中国市场对德国制造商来说是最重要的,超过三分之一的车辆被认为在中国销售。 去年,德国制造商在中国的总市场份额约为20%。
相比之下,中国正在迅速实现电气化。 2021年,纯电动汽车( BEV )占汽车销量的13.3% (德国为13.6% )。 2022年5月,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达到创纪录的23%,预计2022年将上升到25%。
在全球最重要的电动汽车市场上,所有德国制造商的综合市场份额在2021年为4%,这仅为内燃汽车市场份额的五分之一。 2021年,大众ID系列电动车2021年在华销量为7万辆,市场份额为1.4%。 最强大的外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是特斯拉,占6.6%,销售了319102辆。
中国市场走向独立电气化
文章称,中国政府不仅迅速实现电气化,而且对车辆的制造和销售也有明确的计划。 中国的制造商,特别是并非来自内燃机世界的新创企业,其电气化目标与政府计划同步。 例如,吉利的目标是到2023年,电动汽车在总销量中的份额达到50%。
在德国,2021年夏天,大众汽车表示:“到2025年大众汽车将成为电动汽车的市场领导者。” 对于2021年生产的20辆车中有19辆装有内燃机的公司来说,这句话只是表明了他们的决心。 大众声称其目标是到2025年将电动汽车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到20%。
中国企业成为汽车领域的领导者
中国的汽车工业一直试图达到国际质量水平。 在其经济发展中,中国一方面与外国企业合资企业合作,使外资企业有机会进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中国也可以从技术和知识的转让中获益。 这种产业合作模式在电信、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等多个领域非常成功。 中国汽车工业在电动时代逐渐取得成功。这种格局的改变,一个例子就是吉利作为电动汽车制造商的惊人崛起。 这家公司本来是做冰箱的,现在又收购了沃尔沃。 柏林科学中心的研究者格雷戈尔列夫斯基说。 “这里有趣的是,中国政府的政策正在变化,政府不仅支持国有企业,还支持民营企业。 ”